酶的最适温度并非是一个恒定的常数
2020-03-06 13:099920厂家库小编DFW
酶的最适温度并非是一个恒定的常数
温度的影响
在0~50℃之间,温度每升高10℃,酶活性增加2—3倍;但温度过高则酶蛋白变性。酶活性可因此而丧失。当温度增至供给底物的活化能最多、降低反应能阈值作用最强、又未导致酶蛋白变性时,酶促反应最快,此时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。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温度为37℃左右。一般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不超过50℃,植物酶多在50~60℃之间,少数嗜热性细菌所含的酶,其最适温度可达90~100℃。
组成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,其电离状态关系到酶与底物的亲和性,而基团的电离状态又决定于有关基团的电离热,这是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又一个方面。
酶的最适温度并非是一个恒定的常数,它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。在测定酶活性时,为保证测定结果的正确性,所用温度的误差不能大于±O.1℃。测定人体样品酶活性的温度选择长期未统一,直到近十几年来(我国及美国等)才确定: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,统一在37℃进行,并以此温度测得的结果报告临床。
酶活性虽然随温度降低而减弱,但低温并不能使酶破坏,随温度回升后,酶便恢复其活性。为防止酶蛋白因温度影响而破坏,酶制剂或临床样品最好立即进行测定,否则必须贮于冰箱冷藏。若置低温冰冻冷藏的样品,经反复冻融时,也可致酶蛋白变性而使酶活性下降。